企業可以通過可持續供應鏈推動價值
可持續發展曾經是公司的一個很好的主張,但對于那些尋求在競爭中保持領先的人來說,可持續性正迅速成為必備品。消費者需求、監管指令、投資者壓力和員工對可持續產品和實踐的態度是推動這一巨大轉變的因素之一。此外,企業越來越意識到不可持續的做法可能會導致地球不可持續。
哈斯拉姆商學院的一份新白皮書包括一個供公司自我評估其可持續性的工具。
高管們也明白可持續供應鏈可以推動價值。最近的例子展示了環境災難如何對供應鏈和利潤造成嚴重破壞,使公司認識到優先考慮可持續性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環境破壞和監管限制,同時滿足客戶需求并創建反映員工期望的企業文化。
由全球管理咨詢公司Kearney 贊助的新白皮書《通過可持續采購釋放價值》明確了圍繞供應鏈、采購和企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該分析由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哈斯拉姆商學院全球供應鏈研究所(GSCI)的教職員工和學生組成,將采購在企業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作用歸零。
將供應鏈轉向可持續發展承諾具有挑戰性。一份 2020 年的聯合國報告估計,端到端供應鏈對排放的影響是公司直接運營的五倍以上。此外,說服供應鏈上的所有獨立和附屬運營商實現可持續發展可能是一項艱巨的努力。盡管如此,采購部門可能最適合這項工作。
“采購似乎是引導供應鏈走向可持續發展的理想部門,因為它的職能與公司內的許多部門相交,并延伸到組織之外,” UT 供應鏈管理教授、該研究的合著者溫迪·泰特 ( Wendy Tate ) 說. “采購的聯系方式和范圍有利于促進參與使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多個參與者之間的合作與協調。”
戰略運營實踐合伙人Yves Thill表示:“第三方支出占公司收入的 55% 以上,優化這種支出為公司提供了在成本和可持續性影響方面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機會。”在科爾尼。“在大流行之后,采購領導者處于獨特的位置,不僅可以領導他們的組織努力推動可持續和包容性的商業實踐,還可以重新定義和重塑全球供應鏈。”
根據Kearney 的 2020 年采購卓越評估調查,在 90% 的領先組織中,采購在增加可持續發展投資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該文件顯示,采購通常不包括在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規劃中。那么,采購部門如何利用其戰略地位來領導供應鏈可持續發展項目呢?通過對來自 14 家行業公司的供應鏈專業人士和焦點小組的采訪,加上廣泛的研究和對文獻的審查(徹底的腳注),作者確定了采購組織應采用的七種能力來促進可持續性:
文化:清晰的可持續發展愿景與高管層的支持
能力:以開放和合作的態度完成必要工作的技能
戰略:將可持續性思維融入采購戰略
生態系統:互聯網絡支持整個供應鏈的創新和價值創造
治理和結構:適當的組織結構和流程——考慮到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成熟度、范圍和戰略——確保持續進步
計劃和衡量:具有明確目標和指標的具體采購計劃,為可持續發展提供真正的機會
溝通:內部和外部溝通促進透明度并推動積極的參與和協作
作者分析并解釋了每種能力在發展全公司可持續發展思維方式中的作用,這種思維方式將推動可持續實踐。該論文包括受訪者對其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工作的大量觀察,并提供了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公司的案例研究。
一個這樣的案例研究涵蓋了芬美意,這家公司擁有強大的可持續發展文化,并致力于超越其組織邊界以實現其使命,即“以最高標準的治理、道德和透明度在全球范圍內運營,并以可衡量的方式交付 100% 的產品。改善社會和環境影響。”
“我們與芬美意和其他公司一起看到,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性觸手可及,”合著者兼 GSCI 教授Andrea Sordi說。“越來越多的政府、社會、客戶和員工期望公司對環境負責。因此,這不再是關于經濟與可持續性的非此即彼的討論。而是關于經濟和可持續性的討論。通過本文,我們建議一條通向經濟上穩健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為此,作者提出了一個“七大能力支柱”框架(附錄 1)來幫助可持續發展團隊加強他們的能力,其理念是他們將首先獲得合規性,然后是能力,然后是價值創造。附錄 2 為組織提供了一個自我評估工具,以衡量其成熟度并制定可持續發展路線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候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